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475dc594ac0146dc86066a11451c04f5
7月19日,广西大学桥梁调研团赴柳州市、来宾市实地参观调研郑皆连院士主持设计建造的马滩红水河特大桥、来宾红水河大桥、柳州河东大桥,了解桥梁历史、运营维护情况以及桥梁对当地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感受院士家国情怀,传承并弘扬郑皆连院士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
(调研团队在马滩红水河特大桥合影 黄媛华摄)
马滩红水河特大桥:促进广西区内经济发展的“网红”桥
据介绍,马滩红水河特大桥位于广西来宾市绕城路段,是柳南高速改扩建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于2018年12月5日建成通车并投入使用。主桥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桥跨径336米,柳州岸引桥为5*30连续箱梁桥,南宁岸引桥为2*30连续箱梁桥,全桥共长553米,属于特大桥。
(马滩红水河特大桥全景 尹昆 乔梁雨欣摄)
在马滩红水河特大桥上,管养单位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柳州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来宾分公司养护站副站长蓝陆杰向调研团讲述了桥的历史、构造,并着重介绍了桥的管养维护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资金、人力、科技投入。
据介绍,管养单位主要根据《公路桥涵养护规范》等相关文件要求,每天对该桥进行日常巡查,主要检查桥梁是否有明显缺损和异常情况,同时每月对该桥进行一次经常检查。与一般拱桥不同,对于钢管混凝土拱桥,除了检查常规构件、设施是否完好之外,经常性检查中会重点检查吊杆结构锚固区的密封设施是否完好,有无积水或渗水痕迹。
2022年,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拟投入572万元对该桥安装、升级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建成后,可实时监测结构变形、应变应力等方面,同时也对桥梁结构状态进行预警。通过科技手段的加持,为桥梁养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这座桥连通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对接东盟经济圈,加深首府南宁与柳州、桂林等城市商业往来。”蓝陆杰介绍道。除此之外,马滩红水河特大桥的建成还解决了原柳州,南宁高速节假日拥堵情况,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目前该桥日平均交通量为11414辆车。该桥建成后,当地也有较多群众到桥外安全区域参观此桥,使得马滩红水河特大桥也成了当地的一座‘网红’桥。”
来宾大桥:一代人心中的“来宾一桥”
当日下午,调研团紧接着来到来宾大桥,“修了桥以后,出行就便利多了。”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市民纷纷提到了这一点。据介绍,来宾大桥于1978年建成通车,成为一代来宾人心目出行便利的重要地标,直到2008年来宾市才迎来第二座桥梁的建成。
1977年动工的来宾大桥,是广西第一座大跨径预制组装封闭式薄壁箱型拱桥,全长377.56米,宽14米,高35米,主孔跨径105米,该桥亦是全国最大跨径的钢筋混凝土封闭式薄壁组合箱型拱桥。
(横跨来宾东部西部的来宾大桥 靳雅茹摄)
来宾大桥连接了来宾东西城区,住在红水河西岸的覃先生提到“修桥之后,我们从西岸至东岸的出行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为现在的10分钟。”覃先生一直见证着这座桥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从原来到达对岸需要竹筏或者绕路到现在的一桥直达,65岁的覃先生感慨颇多,“感谢桥梁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
柳州河东大桥:与柳州工业发展并行
柳州河东大桥,又名“柳州二桥”,东接东环大道,西接胜利东路,于1984年5月竣工,是柳州市区第三座跨江大桥,第二座跨江公路大桥。
河东大桥是广西首座采用顶推法施工的桥梁,同时还是当时国内采用一联多点顶推法施工顶推最长、重量最重(9655吨)的桥梁,曾先后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优秀设计一等奖、广西优质工程一等奖及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前没有桥的时候我们很难到对岸,游到对岸需要30分钟左右。”59岁的张先生回忆道,在80年代,当时20多岁的他会选择游泳或乘坐渔船的方式过河。河东大桥把柳北工业区与河东开发区连为整体,促进了柳江东西的经济发展,随处可见的大楼拔地而起,曾经的农村已经毫无踪影。“现在过河方便多啦。”市民感慨道,“这边没有鱼就去对面咯。”
(调研团队采访柳州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副科长梁彧 靳雅茹摄)
柳州河东大桥已经建成38年,对于大桥的养护是柳州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的重要工作内容。副科长梁彧介绍道,柳州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每天会派巡视组对跨江大桥进行检查,检查完后会根据相关标准对桥梁相关数据进行检测。“河东大桥的主要养护工作是监测并保障桥面系的完整性以及桥梁结构、外观等发现存在裂缝后加以修复。”
柳州的市民同样展现了自己对于城市建设的热情,梁彧提到,政府的市民热线经常会接到群众的来电,告诉政府相关人员大桥的桥面破损,扶梯损坏等问题。接到电话后,维护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会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河东大桥见证着柳州这座工业城市的发展,伴随着一代人从青年到暮年,车辆人群无数次穿行过的河东大桥,在柳州人的心中早已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存在。
联系电话:0771-3238130 邮箱:gxugqt@163.com 地址:大学东路100号
技术:zhangchenghui 版权所有:广西大学